道氏技術新能源材料發展戰略曾備受質疑 實行5年已進入豐收期
近日,道氏技術(300409.SZ)公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4.95億元-6.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17.96%-899.7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5.01億元-6.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154.16%-7527.67%。
數據顯示,道氏技術營收和凈利潤均呈暴漲態勢。公司表示業績變動原因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新材料戰略布局優勢凸顯。受益于新能源行業的高景氣發展,行業需求持續向好,毛利率同比顯著提升,銷售產品量價齊升。
外因固然重要,但其實內因才是關鍵。5年前,公司管理層以高度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看準鋰電材料發展機遇,堅持推行了新能源材料發展戰略,而今已進入豐收期。
新能源材料發展戰略曾備受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道氏技術成立于2007年9月,2014年12月在創業板上市。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從單一陶瓷材料業務發展形成“鋰電材料+碳材料+陶瓷材料”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其中,子公司佳納能源是公司開展鋰電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主體,主要產品包括三元前驅體和鈷鹽,是國內重要的鈷產品供應商之一。
佳納能源擁有先進的濕法冶煉技術,以及完整的鈷鹽及三元前驅體生產和銷售體系,產業鏈布局優勢凸顯,產品質量優異穩定,是國內重要的鈷產品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在2016年之前,道氏技術原本只是致力于為國內外高端陶瓷生產企業提供“一攬子”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和原料采購管理服務。
2016年以來,公司啟動新能源材料發展戰略,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開拓新能源材料業務。該戰略實施過程中曾經備受質疑,但如今回頭來看卻以事實證明公司管理層對于新能源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具有前瞻性戰略眼光。
2016年12月,道氏技術以8400萬元獲得佳納能源23%股權,佳納能源全部股東權益僅為2.81億元。2017年6月,道氏技術出資4.5億元將持股比例從23%升至51%。
2018年4月24日,道氏技術發布公告稱,擬以13.23億元對價收購佳納能源49%股權,交易對方為廣東遠為投資有限公司、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佳納能源全部股東權益作價27億元。
僅僅一年左右時間,佳納能源的估值從不到3個億升到了27億元,增長860.85%。彼時,不僅深交所對道氏技術下發問詢函,市場人士也頗多質疑。
這也難怪,當時估值27億元的佳納能源經營活動現金流很差。2017年,佳納能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76億元,而2016年度這一數值為155.65萬元。再加上,2017年度佳納能源凈利潤為23,693.78萬元,與現金流量凈額暴跌形成巨大反差,似乎有些蹊蹺。
道氏技術當時在回復問詢函的公告中解釋稱:2017年度,佳納能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凈利潤差額為-41,262.42萬元,主要影響因素有:(1)存貨增加17,044.98萬元,主要系2017年經營規模擴大、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業化項目大規模投產,三元前驅體、氯化鈷、硫酸鈷產成品大幅增加所致;(2)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36,584.52萬元,主要有應收票據增加19,985.68萬元,應收賬款增加7,711.45萬元,主要原因是銷售規模擴大導致應收項目金額的增加;(3)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6,389.46萬元,主要有應付賬款增加5,237.88萬元,系采購量增加導致期末應付款增加。
總之,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項目的巨額赤字只是發展中的暫時問題。
事實印證前瞻性戰略眼光
事實上,在企業并購市場上,收購方主要是根據收購標的公司未來的預期業績進行估值,而不是當時的業績,成功與否取決于自己眼光的前瞻性,愿賭服輸。
當時道氏技術預計2017年之后,佳納能源的凈利潤仍保持較高的水平,其理由是隨著各國政府、各大車企都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未來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快速放大,而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發展方向為三元材料,市場對鈷的需求規模將快速提升。2017年4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因此,在新能源汽車達到產銷規劃目標前,市場對鈷的需求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鈷產品價格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站在2022年初回首,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已經印證了道氏技術的預期。
2022年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面爆發,市場發展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的新發展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繼續領跑全球。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增速為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個百分點。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心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造就了鋰電池巨大的市場需求。據起點鋰電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累計52.5GWh,同比累計上升200%,其中三元電池裝機量30.2GWh,占比57.5%,同比累計上升139%。
正是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大爆發的背景下,道氏技術鋰電材料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進入了豐收期。雖然目前尚未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但從2021年半年報已經可以窺見一斑。佳納能源2021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已幾乎相當于2017年全年凈利潤。
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2025年全球三元前驅體需求量有望達到255萬噸,較2020年全球實際出貨量42萬噸實現43.4%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市場需求量將快速爆發。因此,道氏技術有望進入可持續的業績豐收期。
相關閱讀
- 準油股份收2021年報問詢函:是否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
- 海峽創新收2021年年報問詢函: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 康強電子收2021年年報問詢函:貨幣資金平均余額與利息收入的匹配性
- 通鼎互聯扣非后凈利潤連虧三年:被問詢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 安妮股份收年報問詢函:其他應收賬款暴增230% 遭問詢相關交易是否具備商業實質
- 聯絡互動借款逾期達14.94億元:被問詢是否存在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的風險
- 恒寶股份收年報問詢函:一卡易失去控制遭遇五連問
- 未名醫藥更換審計機構兩天后年報出爐:深交所問是否執行充分必要的審計程序
- 晶瑞電材擬分拆光刻膠業務掛牌新三板:被問詢是否涉嫌向實控人輸送利益?
- 同有科技收2021年年報問詢函:新增的應收款項是否基于真實發生的業務活動
推薦閱讀
快訊 更多
- 05-16 22:33 | 中南建設控股股東中南城投質押1.2億萬股 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 05-16 22:32 | 金財互聯股東徐正軍合計質押2558.4萬股 用于擔保
- 05-16 22:32 | 開潤股份控股股東范勁松質押260萬股 用于補充質押
- 05-16 22:32 | 啟迪環境總經理黃新民辭職 王翼接任 2021年度公司凈利45.4億
- 05-16 22:32 | 三峽旅游副總經理陳萬兵辭職 2021年薪酬為44.88萬
- 05-16 22:32 | 依米康選舉張菀為公司董事長 2021年度公司凈利3020.01萬
- 05-16 22:32 | 溫州宏豐選舉陳曉為公司董事長 2021年度公司凈利6033.43萬
- 05-16 22:31 | 全信股份選舉陳祥樓為公司董事長 2021年公司凈利1.63億
- 05-16 22:31 | 科思股份選舉周旭明為董事長 2021年公司凈利1.33億
- 05-16 22:31 | 安聯銳視選舉徐進為董事長 2021年公司凈利7228.57萬